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 > 正文内容

短评:“天眼”品牌保护并非要一禁了之

yuyu30072020年08月10日 14:22天文1451

  何星辉

  盛名之下的“天眼”,商标频频遭遇抢注和碰瓷,似乎一用上“天眼”的名号,就什么都灵了。可是,“天眼”这样的大科学工程品牌,真的是唐僧肉,谁都可以吃上一口吗?

  地方上利用“天眼”做科普旅游,毕竟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带动地方科普文化产业,如果南仁东在世,一定也乐见其成。不过,将“天眼”IP用在香烟上,把一个大科学装置和烟草联系起来,还是让不少人感到难以接受。

  作为国家耗巨资兴建的大国重器,“天眼”浸透了南仁东等一大批科学家的心血,也承担着重要的科学使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它将引领中国天文走向“黄金时代”。面对这张名副其实的世界名片,面对这个实实在在的中国骄傲,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加以呵护。只有把“天眼”擦亮了,才能让它焕发光芒,才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也因此,当我们看到“天眼”商标被抢注被滥用时,难免无奈,难免愤慨。

  国家天文台并非没有行动。2019年,国家天文台就注册了“中国天眼”商标,打响了品牌保护第一战。2019年4月26日是第十九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贵州当地政府还召开了“克度天眼”系列商标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座谈会,就如何保护开发使用“天眼”商标进行深入讨论。当然,在“天眼”大科学品牌保护和商业化利用这一问题上,我们期待社会和有关方面能够形成合力,有进一步的行动。

  对于品牌滥用,如果不及时给予制止或纠偏,长此以往,必将让“天眼”品牌蒙尘,有关部门当“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品牌保护也不是要一禁了之。从建成到运营,国家投了那么多钱,不能白白浪费了这个宝贵的品牌资源。在保护得力的基础上,如何让“天眼”这样的大科学品牌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最终转化为生产力并反哺科研?这确实是一个新命题。

  “‘天眼’是一个无形资产,在商业化利用上有着巨大的价值。”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贵州大学副教授、传播学专家杨逐原就表示,不妨把“天眼”的品牌保护和运营交由专业机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商业化利用方面,既可以用‘天眼’品牌开发一些文创产品。借助‘天眼’的知名度,相关产业将大大缩短品牌推广过程并节约巨额广告费,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也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对于“天眼”品牌的商业化利用,全国著名科普专家王章俊也认为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他说,此举可扩大“天眼”的影响,让更多人了解“天眼”,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科普方式,而且从中获得的商业收入,也可反哺“天眼”的科研。

  从NASA印上几十万元的爱马仕包,到“神五”飞天时牛奶和中国航天碰撞出的火花,无不证明:对大科学品牌进行合理、有序的商业化利用,也不是什么坏事。

  只是,“天眼”准备好了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如是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阅读版权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yuyu3007.cn/post/3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正靠近地球

12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最新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2020 VA1。该小行星目前正在向地球靠近,预计在11月20日飞掠地球。本次飞掠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据悉,这颗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于11月6日发现。此后,位...

历史时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历史时刻!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6月17日6时32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出征6月17日6时32分,中国载人航...

成也太阳败也太阳,只剩10亿年,太阳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成也太阳败也太阳,只剩10亿年,太阳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太阳对我们人类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方面它孕育了生命,另外一方面它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地球上的生命。我们知道太空中在宏观意义上来说是空无一物的,也就是我们认为的真空,这种空间不具备保存热量的能力;因此在地球之外的外太空温度非常低,即...

5个问题让你快速看懂首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

5个问题让你快速看懂首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

5月12日21:07,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同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向人们展示了位于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首张照片!M87中心黑洞照片(EHT合作组织提供)这张照片由事世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这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分...

人民日报评论: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用实干“拼”出太空家园

人民日报评论: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用实干“拼”出太空家园

文/余建斌仿佛万里跋涉,一步一步执着前行,中国人建成自己的空间站的梦想即将实现。三舱相拥于苍穹,“T”字基本构型稳稳飞行在太空,中国空间站巧夺天工的设计令人惊艳,展现着中国航天的非凡智慧,彰显了中国创造的匠心独运。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

逐梦苍穹,航天员陈冬将三度“飞天”

逐梦苍穹,航天员陈冬将三度“飞天”

“都说一回生,二回熟,我这是第三次了。”4月23日,神舟二十号飞行乘组指令长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时如是说。即将三度“飞天”的陈冬时隔两年多再次担任指令长,此次他将带领两名年轻航天员陈中瑞、王杰“太空出差”6个月。2...